开始内容

好人好事

 

怀抱国际,反躬自强

康本健守化文化冲击为仁心善举

 

康本健守博士

康本健守博士

康本健守博士第一次的国际经验是踏足香港,为家族在日本的生意物色分散投资的机会。其时他四十岁,尽管自初中起学习英文,可是还是说不上多少句。

英语有限,壮志无穷

「样样事儿都是新鲜的,房地产市场的运作模式也跟日本有异。我的蹩脚英语让我吃了不少苦头,沟通是一大难题。」康本博士回忆说。英语不够用,他只得每晚在酒店对着文件逐个生字查字典,往往花个多小时才可看完一页。

不过,进军海外市场的大志并没有因英语水平不够而打消。日本泡沫经济八十年代中爆破,康本博士因投资分散避过了家族生意倒闭甚至破产的危机。现在回顾,他认为当年能勇往直前,皆因正向思维。「如果遇到事情便谨小慎微,犹豫不决,就不会取得进步。面对困难,我没有退缩,而是想办法解决问题。」

开广视野,开阔胸襟

在澳洲、香港和柬埔寨等多个地方有较深的体验后,康本博士发现障碍并不单是语言。「度量衡制度就很不同。起初,我一直暗地里把面积、币值等等都换算一番,事事跟日本比较。后来我发现,要比较就只能跟当地的情况比。」

多年下来,康本博士渐渐领悟到文化不同,人对营商和生活的态度也就不同,对契约的看法便是一例。在他新近出版的《海外从商记》一书便提到西方契约社会与东方人情社会之别。西方商人在合作前会多番谈判,设想所有可能发生的状况,然后把约束条款巨细无遗写进合同,一经签订便得遵守,任何一方都不可违背。但在东方的思维里,例如在日本,合作关系建立在互信基础上,合同订得宽松,只供参考,日后发生甚么争议,便靠双方磋商协调来解决。

在康本博士眼中,香港是恪守西方契约精神的地方。他在1986年踏足香港,其时《中英联合声明》已签订,香港的经济前景将会如何,有两派极端的看法。康本博士态度乐观,预计房地产市场会上升;事实亦如是。他在香港安顿下来,至今仍以此地为重要的事业基地,全因他认为香港是最利於营商的地方。

「即使很多人对香港失去信心,我仍然觉得这儿有的是机会。与越南和菲律宾等外来投资活跃的亚洲国家相比,香港在商业、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制度仍是最为稳健。香港人经济挂帅,办事决断,分秒必争,效率无与伦比。」

2012年落成的康本国际学术交流园成为中大地标

2012年落成的康本国际学术交流园成为中大地标

收成与育成

康本博士的房地产生意在香港发展蓬勃。2000年后,他卖掉了一栋持有三年但出租率不理想的楼宇,赚了一亿港元。税务局评定这宗买卖不属投机活动,豁免徵税。他觉得受到这样的优待,而不回报一下香港社会的话,於理不合,所以决定把收益捐赠给香港的公共事业。

「当时香港中文大学的校长刘遵义教授当机立断,和管理层提出了很多方案,比如设立基金和建立促进国际交流的奖学金制度等等。我欣见中文大学的理念和我如此相似,便决定将所有转卖的收益捐给中大。」这宗2005年的巨额捐赠更得到教资会的配对补助金计划支持,配对五成即五千万港元补助金,对中大的发展大有裨益。

知彼知己

康本博士认为国际体验是教育不可或缺的养分。他深信沉浸於另一个文化能拓广视野,继而促进反思。《海外从商记》原本是用日文为日本的年轻人写的,希望刺激他们思考,了解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从保守封闭的心态中解放出来,放眼多看世界。书中就营商手法、宗教、风俗、教育和捐赠文化等方面,理性客观地分析日本与其他地方的异同。

「自从我到外地经商之后,思维便产生了改变,不再拘囿在传统的日本模式,」康本博士语重深长:「对别的文化了解加深,便可从崭新的角度看各样事物。国际体验是了解不同文化的踏脚石,不但了解,还有接受和包容,以及重新认识自己。」他要到四十岁才有游历四方的宝贵机会,故立志资助后学负笈海外,增广见闻。

康本国际交流奖学金计划於2007年成立,至今已让超过四千名学生受惠

康本国际交流奖学金计划於2007年成立,至今已让超过四千名学生受惠

2007年成立的康本国际交流奖学金计划是中大同类型计划中规模最大的,至今已让超过四千名学生受惠,前往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学习,为期最长可达一年。康本国际学术交流园在2012年落成,亦已成为中大校园一大地标,是国际及本地学生汇聚、联系,分享抱负与世界视野的园地。

以少见多

在众多获得康本博士惠泽的中大项目中,还有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和康本手语传译培训奖学金。康本博士本人对微观管理不以为然,他对如何调拨捐款并不过问,信任大学自会用得其所。在管理其企业方面,他深信营造正向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有自由和空间发挥所长,自可实现企业目标。他打趣说:「我让总监和经理们把事情都做了,自己甚么也不做。」无为而治――老子的哲学莫非也是康本博士跨文化学习得来的他山之玉?

(资料来源:香港中文大学资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