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姚连生建筑学教授就职演讲
2014年10月21日
吴恩融教授在2014年10月21日举行的姚连生建筑学教授就职演讲,以「做必须做的事」为题,这也是他的座右铭,他在演讲开首说,这句话是从钟逸杰口中听来的。吴教授的演讲带领听众追溯他过去十五年的寻找历程,他所寻找的是以下问题的答案:「有哪些事是我们应做,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吴教授在诺丁汉大学念书时,教他采光设计的老师Peter Tregenza教授上课时所问的一个问题,他铭记至今。当时Tregenza教授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人恶劣的居住环境,然后问:「有哪些事是我们应做的?」
1999年吴教授返回香港,发觉许多香港人的居住环境恶劣拥挤,光线不足,通风不良。他记起老师的问题:「有哪些事是我们应做的?」
追随老师的脚步,吴教授在中大新亚书院水塔顶端设立一座国际日光监测站,之后制订香港建筑物日光设计指引。
2003年「沙士」疫症爆发,过度拥挤的都市环境和缺乏日光和通气,是引发疫症蔓延的因素。身为建筑师的吴教授扪心自问:「有哪些事是我们应做的?」香港政府规划署邀请他探讨这个问题,在2006年完成空气流通评估方法。他的建议获得政府采纳,要求所有政府工程项目遵守有关的评估准则,包括旧启德机场的规划及新政府总部的设计。
之后吴教授再获政府委托研究香港的情况,以令都市规划更完善。他在2012年完成研究,制订香港都市环境气候图。他说:「我确信我们现在有了更佳的分析工具,有助改善城市设计和市民生活环境。」其后世界多个城市都邀请他进行类似研究,包括新加坡、胡志明市和高雄等。他说:「我们很忙碌。所以吴恩融研究室也被戏称为『年中无休』研究室。」
最近吴教授再次到处游历,目睹贫困边远村落的儿童生活艰苦,没有电力、自来水和现代设施,他们对村外的世界毫无所知,前途黯淡。「有哪些事是我们应做的?」
答案是「一专‧一村」计划,这个支援农村发展的计划是吴教授的最新构思。他说:「我认为,如果我们大学中人没有去改善人们的生活,就是没有做必须做的事。大学有知识、资源、人力和专才,我不信改变不了贫困农村的情况。」联同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校的师生,吴恩融教授致力改善农村民生,为村民带来未来的希望。
对于某些学院中人来说,学术生涯追寻的圣杯是终身教席、研究拨款或者奖项;但对吴恩融教授来说,那是做必须做的事去改善人们的生活。
资料來源:香港中文大学资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