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start

News

勤+緣慈善基金支持中大首辦中國文化藝術月

2016年7月6日

中大首次為國際暑期課程400位海外學生舉辦「中國文化藝術月」,開幕典禮假康本國際學術園舉行
Show Description
中大獲黃宜弘博士(左一)與梁鳳儀博士(中)創辦之勤+緣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慷慨捐助,舉辦「中國文化藝術月」。沈祖堯校長頒發紀念品予兩位以示感謝
Show Description
黃宜弘博士(右五)、梁鳳儀博士(右二)及沈祖堯校長(左三)與穿上中國傳統服飾的國際暑期課程學生合照
Show Description
一眾嘉賓與學生合照
Show Description
沈校長即場與海外學生一起揮毫
Show Description
沈校長即場示範及教導學生寫中國書法
Show Description
國家級演員常光虎先生表演川劇變臉
Show Description
國家級演員常光虎先生表演川劇變臉
Show Description
海外學生嘗試京劇造手
Show Description
香港中樂團教導學生彈奏傳統中國樂器
Show Description
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示範表演千手觀音
Show Description
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與學生合照
Show Description
沈祖堯校長致歡迎辭
Show Description
王淑英教授介紹中大國際暑期課程
Show Description
劉允怡教授介紹「中國文化藝術月」內容
Show Description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的國際暑期課程每年吸引數百名來自全球各地的學生入讀,今年大學有幸得到黃宜弘博士與梁鳳儀博士創辦之勤+緣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慷慨捐助,首度為今年400位到訪中大的海外學生,精心設計一系列中國文化藝術體驗活動,命名為「中國文化藝術月」,邀得多位中國藝術名師講學或表演示範,讓學生以互動形式深度認識中國文化。由即日起至7月13日,不同主題的節目皆開放予公眾參加,費用全免,包括中國民俗藝術工作坊、古箏演奏、崑曲導賞、粵劇、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展演。詳情及網上登記,請按以下連結:www.ws.cuhk.edu.hk/student-information/chinese-art-and-culture-month?lang=zh。 

「中國文化藝術月」開幕典禮今天(7月6日)假中大康本國際學術園舉行,出席嘉賓包括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勤+緣慈善基金聯合創辦人及永遠榮譽主席黃宜弘博士及梁鳳儀博士、中大副校長霍泰輝教授、中大和聲書院院長劉允怡教授,以及中大協理副校長王淑英教授。典禮特別邀得國家級演員常光虎先生表演川劇變臉,而沈校長亦即場與海外學生一起揮毫,在場數百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都表現興奮。 

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表示:「本年的國際暑期課程學生是特別幸運的一群,因為大學首次推出『中國文化藝術月』,為數百位遠道而來的海外學生,籌劃了一連串別出心裁的中國傳統文化及藝術活動,讓同學親身感受及發掘中國文化的可貴之處,實是難得。在此,我衷心感謝黃宜弘博士與梁鳳儀博士,他們的遠見及慷慨解囊,成就了這個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藝術月』。」 

「中國文化藝術月」由和聲書院主辦,一連串不同類型的文藝活動貫穿整個國際暑期課程期間,讓海外學生在課餘時間多面向認識中國文化,精彩內容包括由名師即場示範及講解京崑、粵劇、民謠、中樂、電影、中國民俗藝術、舞蹈等,著名的表演者及團體包括:中國殘疾人藝術團、上海崑劇團、崑曲表演家顧鐵華博士、國家一級演員王立軍先生、著名江南畫家季全保先生、殿堂級古箏演奏家鄒倫倫博士、粵劇一代宗師白駒榮的女兒白雪梅小姐等。部分學生將會前往廣州的廣東省博物館、李小龍故居等地體驗及考察,親身感受中國文化及歷史。 

梁鳳儀博士熱愛母校,並且十分支持中大弘揚中國文化及培育領導人才的使命,致力促成「中國文化藝術月」,更邀得在國際影視文化藝術界屢獲殊榮的莫文蔚女士擔任活動的文化大使,以及傑出銀行家及社會領袖林李翹如博士擔任名譽顧問。 

中大和聲書院院長劉允怡教授表示:「和聲書院注重學生的智育發展及培養他們的文化修養,曾主辦多次大型文藝活動。是次活動特別邀請業界享負盛名﹑甚至是國家級的藝術家到港為中大的海外學生講課及表演,讓他們能從中感受到中華文化之美,並將其推廣到自己的國家,實與書院及大學的傳承中華文化理念相配合。我們期待將來有機會為更多的海外學生籌辦此類型的文藝活動。」 

中大以融會中國與西方為使命,2004年設立了國際暑期課程,每年吸引數以百計世界各地的學生來到香港及中大,讓他們在此中西融合的絕佳環境下,透過課堂學習及文化體驗,認識中國文化及培育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國際暑期課程選擇涵蓋工商管理、中醫、工程、環境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中國研究等,亦有提供普通話及廣東話語文課程。課程由本地及國際學者任教,課堂上鼓勵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交流意見。國際暑期課程的另一重點,是課堂以外多元化的文化活動,學生會到訪香港不同地方,參與不同的文化活動,體驗香港及中國傳統的特色。 

協理副校長王淑英教授表示:「中大國際暑期課程於2004年創辦,至今已屆13年,是一個為期六週、結合修課、遊學等學習活動的密集課程。參與課程的學生人數由創辦首年只有19名,增至今年650人,合共總學生人數逾6,600名。課程範疇也趨於多元化,由首年只有5個課程選擇擴展至現時逾20個,當中與亞洲研究相關的學科,為學生深入認識中國,豐富學術經歷,與時並進,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機會。由黃博士及梁博士捐助支持的『中國文化藝術月」,更可令海外學生對中國文化增加認識,開拓視野。」 

今年,共有650位學生參加中大國際暑期課程(包括六、七、八月課程),他們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捷克、立陶宛、瑞典、奧地利、西班牙、丹麥、挪威、加拿大、墨西哥、澳洲、日本、新加坡、愛爾蘭、波蘭、韓國、瑞士等34個地方之著名大學。在學習暑期課程的同時,可以參與如此豐富全面的中國文化體驗活動,對海外學生來說是非常珍貴及罕有的機會。 

資料來源:香港中文大學傳訊及公共關係處